洛阳栾川老君山旅行游记
——如斯
雨雪落清明,独上老君山。
老君者,老子也,因其归隐此山,故名之。原谓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之景尽在一室之意,为伏牛山三大主峰之一,高一千三百余仞,处古都洛阳栾川之东。
清明时节,适有闲暇。禁不住大好山川之美,游赏历玩之心,遂轻装简行,出邓邑、过西峡,扶摇北上近三百里,终得临于圣山之下。
时天落细雨,云雾朦胧,林木郁郁葱葱,楼阁时隐时现,颇有仙山妙境之感。又因春尚在仲季之间,凉暖适宜,山风拂面,清爽无限,与纷纷细雨相得益彰,真乃文字不可尽述之秀美也。入山便见一金色巨像屹立山林之中,气势宏伟,蔚然大观,乃老君之圣像也。其一手持卷,一手指天,面慈生威,衣袂飘扬,好一副仙家道祖模样,令人望之敬遵,不敢造次。有石壁陈列于圣像之后,上刻《道德经》,由宇内诸多书法名家汇写而成,风格迥异,文尽不同,各显其风采,颇有一番意趣。古之名士游而好作,余有意效之,无奈才浅词乏,思索良久不得,只好作罢。
沿追梦谷阶道,撑伞而上,时天昏雨落,少见他人,吾虽孑然一身,却尽得自然之妙。只见清风撩动枝叶,鸣鸟绕于泉间,抬首青绿,回望群山。过幽谷而赏玉兰,和水声而醉枫间。惬意悠然,如临仙境。不多时,恰逢一少年,徐州人士,尚未及冠,聊之投机,欣然结伴同行。愈往上行,愈觉得双腿乏力,此时雨虽渐停,却感到清冷起来,只得添些衣物,继续赏玩。及至高处,竟见树有落雪,以为奇也。不多时,只见银雪铺满大地,赫然一副雪天景象,后才得知昨夜天降瑞雪,因山高气冷,久而未化,方有此机缘。余喜不自禁,由春入冬,一时竟观二季之景,实乃造化也。眺目望去,山石尽披银装,草木亦作寒态,雪掩青绿,冰坠枝头,另是一番天地。但因积雪遮道,地滑难行,终经两个时辰,到达峰顶。而后登穿云栈道,赏十里花屏。栈道如立云端,甚是惊心,只步步小心,谨微慢行。临千丈崖,过将军峰,绕太极明宫,辨老子传经,入转运台,久驻金顶。
宫殿依山而建,巧夺天工,供奉道家仙祖圣人,颇为壮观。其间香雾缭绕,往来祭拜者络绎不绝,求福驱祸者比比皆是,更添一分庄重与神秘。想老君本一学士,勤学而敏思,著作而论道,经千余年变幻,为后人一再推崇,封仙名祖,成就道法,信从者众,可谓奇也。余谨思之,单老子而言,其人格品质虽不可考,但由《道德经》观之,必不是泛泛之辈。至于传说之仙祖,后起之道法,皆为人寓之,又怎能不让人轻叹。考之原由,一则不论富贵穷苦,人皆有闲适之心,而道法崇尚自然,门人多隐于山川秀丽之地,为人艳羡;二则世间险恶,又有爱恨情仇、尔虞我诈诸多,众人无力应对遂避而趋于仙法,以求解脱;三则上位者倚重,官呼而民从,以致宣扬日盛,流传甚广;余因众多,暂而不论。至今而观,道法已入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之思想清心明志,哲思深远,不可小视。且道法怡情,得之甚是妙也。
兴尽而返,以为乐也。
开元戊戌年丙辰月癸酉日记。
文:如斯图:青春影梦时:.4.11
相关文章推荐:
给自己另一种心境——嵩山趣游记
洛阳栾川老君山游赏攻略:
洛阳?栾川老君山游赏攻略
如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