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冷水镇一个磨坊里的ldquo绝活

(72)

今日讲述冷水镇西增河村李老康的致富故事

李老康有话说:

人要实在要勤快!

磨坊里的“绝活”

  小满刚过,冷水镇西增河村一家磨坊里就忙碌开了。

  磨坊的主人叫李老康,今年59岁,看上去普普通通,可他确有“绝活”。

  只要哪天磨坊开磨,一大早,磨坊门口的石堆上肯定围满了人,“他们都是邻村来磨玉米的。”村委会干部董文献说,虽然他有听力障碍,可附近的群众都爱来这里,他磨的玉米糁杂质少、品质细,来磨糁子,要排队。

  循着轰鸣的机器声,记者看到,十几平方米的磨坊里摆着8个盛满玉米糁的大桶,粉尘飞扬的剥皮机旁一位身形矫健的中年男人正不停地用手拨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糁,他就是李老康。

  由于听力有障碍,刚开磨坊时,全凭着他媳妇在一旁“翻译”,久而久之,李老康看口型就知道对方说什么,但也不是次次行得通。

  这不,老李动了动脑筋,总结出了一套看字识话的好法子,沟通不顺,他就让对方写字。写“大”字,他就明白人家喜欢吃个儿大的玉米糁,写“小”字,他就知道对方喜欢吃细粮。写个“十”字,则代表的是要把十斤玉米磨成粗细不等的粮食。

  这就是李老康的“绝活”,凭着这一招,他克服了障碍,还为磨坊挣来了好口碑。

  每“出炉”一袋玉米糁,他至少要磨四遍才放心,还给每一袋磨好的玉米糁标记上顾客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乡亲们也从没背错过袋子。

  年秋天,洛阳市一位做电商扶贫项目的老板在栾川吃农家饭,偶然尝到了栾川糁子汤的甜头,于是便托人打听这玉米糁的来源,当得知出自李老康家的磨坊时,便一次性下了斤的订单。

把搅拌后的玉米倒入剥皮机

  接到订单,李老康就忙碌起来,零晨四点就起床开工。往搅拌机添水、搅拌玉米、灌进剥皮机……多斤的玉米,老李动作麻利又连贯,一分钟也不敢拖延。剥皮机嗡嗡响,磨坊里的粉尘也弥漫开来,没多久,斤的玉米就被剥去了皮,李老康顾不上清理头发上、脸颊上的粉尘,随即又把剥了皮的玉米仁倒入磨糁机。看着磨糁机顺利地运转,老李仍不闲着,他不时抓起一把把玉米仁查看,将没去净皮的玉米挑拣出来。

李老康在察看磨好的玉米糁

  磨好的玉米糁被整齐地装进塑料桶里,这时的李老康总喜欢用手撩拨桶里黄铮铮的“宝贝”,他看的是成色,也看的是放心。“看着自己磨出来的玉米糁,心里很知足。”李老康说。

  靠着诚信和细心,李老康的磨坊越来越红火。别家的磨坊磨一斤玉米收1毛钱,他只要八分,遇见零头他都给舍了。“人实在又勤快,磨坊不愁没生意。”说起老李,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卢天奇)

李老康的致富故事有没有打动您?

欢迎您留言,盼着您点赞,期待您转发!

3月1日起,《多彩栾川》每日推出一名来自我县各村的勤劳致富明星,您要持续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能不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uanzx.com/lcxjd/63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