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川亭”既然是行政区划,那么这个亭当时到底是什么级别?又有多少人口呢?
《通典·职官典》记载:“秦制,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乡、亭及官皆依秦制也。县大率方百里,其人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亭有亭长,主禁盗贼。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里魁掌一里百家。”
以此推断,一里百家,十里一亭,那么一亭大概近千家。这样算来,当时的“鸾川亭”行政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村。
如果按台湾著名学者沈任远《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一书关于当时人口的记述:宋孝武帝时,有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零一;北魏孝明帝时,大概户有五百万左右……北齐灭亡时,有户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零六千八百八十人。以此来计算,当时的户均人口为5至6人,如果按每户6口计,鸾川亭当时则有人口左右。
张正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