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参会人员在我县相关领导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重渡沟管委会重渡村,新南村等特色乡村旅游点,对我县乡村旅游建设给予了高度认可。之后参观了我县智慧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老君山游客数据服务中心等,在智慧化旅游服务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与会代表一行还游览了栾川城区夜景,并大加赞赏!
24日上午,在伊水湾大酒店综合会议室,大会正式宣读了《关于确定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通知》和《关于公布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创客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同时向乡村旅游特色村、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代表颁牌。
与会各界代表上台进行经验交流发言,就全域旅游发展从县区至乡镇、农村的一系列优秀做法进行汇报交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在会议中指出:全域旅游已然成为国家文旅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未来文旅发展的一个方向。抓全域旅游发展就是抓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习近平“两山理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乡村振兴,文化资源转化,城乡融合的重要方式,并最终统一服务于我省文化强省的战略中来。
近年来,栾川县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栾川,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战略,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域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成果逐渐显现,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栾川路径。
在经验交流发言环节,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明朗作为省级县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代表进行发言,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栾川县在全域旅游创建方面的做法。首先是加强“三个引领”:即加强战略引领、加强规划引领、加强组织引领。其次为六项创新:创新投入机制、创新金融支持、创新用地政策、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旅游服务。最后是实现三个转变:把贫困村转变成美丽乡村、把贫困群众转变成旅游从业者、把农产品转变成旅游商品。
附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栾川地处豫西伏牛山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森林覆盖率82.4%,居河南省第一位,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天以上,是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大县,是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栾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栾川,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战略,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域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成果逐渐显现,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栾川路径。年,全县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3亿元,直接带动1.3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年全省文旅大会上,栾川荣获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化旅游融合消费示范县”称号。7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生态饭才是长久饭”为题,介绍了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加强“三个引领”。一是加强战略引领。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来打造,形成“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的发展模式。原国家旅游局将栾川模式总结为“全域景区发展型”,作为全域旅游五种典型模式之一推广。二是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重点村发展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等31项旅游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包含总规、控规、项目设计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三是加强组织引领。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全县15个乡镇、49个县直单位为成员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挥部,定期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和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第二,强化“六项创新”。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提出工业反哺旅游号召,引导县内民营企业家累计投资近50亿元注入旅游业,实现“中国钼都”的绿色蝶变。二是创新金融支持,出台《金融支持栾川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通过设立信用村、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累计向旅游景区、农家宾馆等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亿元。三是创新用地政策,出台《栾川县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工作体制机制》,制定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盘活宅基地公共资源属性,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四是创新管理方式,围绕优化旅游市场环境,率先成立国内首个县级旅游警察大队,组建旅游联合执法大队,挂牌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形成旅游治理“1+3+N”模式。五是创新营销模式,新建竹海野生动物园、伏牛山居温泉等项目,连续两年举办“老家河南,栾川过年”、迎新马拉松等系列活动,打造冬季游品牌。连续三年在全国率先举办高速免费活动,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六是创新旅游服务,树立“游客永远是对的”理念,严格规范旅游从业行为。重渡沟景区推行“游客消费行为投诉先行赔付”,涉嫌价格欺诈两倍赔付,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对游客投诉“当日内反馈”,“老君山一元午餐服务游客”等文明旅游典型事例多次被央视报道。第三,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把贫困村转变成美丽乡村。目前,全县已建成51个特色乡村旅游度假村、23个生态休闲主题农庄,打造了民俗游、赏花游、采摘游等14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同步实施余个美丽乡村改造项目,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乡村的“颜值”和“气质”实现质的提升,昔日贫穷落后的穷山沟变成人人向往的“桃花源”。二是把贫困群众转变成旅游从业者。依托20多家涉农企业发展扶贫产业基地27个,打通“土地流转挣租金、入股分红挣股金、务工就业挣薪金”的增收渠道,辐射带动2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目前已开6大系列款产品。如今,栾川的玉米糁、土蜂蜜,柿子醋等山货“出山”,都打上了“栾川印象”的标签,身价倍增,成为游客购物车中的“新宠”,原来农村随处可见的“土坷垃”,变成脱贫致富的“金疙瘩”。三是把农产品转变成旅游商品。通过实施金融帮扶、专业培训和标准化管理,鼓励群众发展农家宾馆、农耕体验、特色民俗等项目,引进劳动密集型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吸纳群众就业。直接、间接带动17.1万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32%的贫困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稳定脱贫。下一步,栾川县将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抢抓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伏牛山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坚持党政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