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栾川有个这样的习俗,你知道吗

环孢素胶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87.html

10月8日

寒露

从仲秋的“露凝而白”

到季秋之时的

“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

寒露

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

作为深秋的节令,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中国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对此,记者采访了市著名民俗学者刘百灵,请他来讲讲关于寒露的故事。刘百灵说,寒露是秋季第五个,也是秋季倒数第二个节气。随着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势头逐渐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有的地方开始出现霜冻。我市也随着步入深秋,这个时节已经是一番“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了。

(资料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寒露的记载有:“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古人又云:“寒者,露之气,先白而后寒。”由此可见,“寒”是表示寒露时的露水更浓,天气也逐渐由凉转寒。《洛阳市志·民俗志》中的洛阳传统节气候应提到,秋分的候应是“草木始凋、蛤蟆终鸣、平川种麦、冬耕掩肥、雁阵南来”。我市栾川县的“农历二十四节令”中记载了当地“寒露吃糕”的习俗。说的是在栾川等豫西山区一带,在寒露当天,山民们会蒸杠子馍(又称糕),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意为吃糕登高、步步高升。当地还有“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的说法。

(资料图片)

寒露的候应是:“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大雁属于“知时鸟”,或称为“候鸟”,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因为大雁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热归塞北,寒来江南”,《礼记·月令》中多次以鸿雁之飞作为时间信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意思是说古代人经过长期观察,将每年农历八月先飞回南方的大雁,叫作“主雁”。将农历九月以后飞回南方的雁,称为“宾雁”。所以把寒露的这一候应,叫做“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是个古老的传说。古人观察到寒露后地上的雀鸟似乎消失不见,但海中的蛤蜊却很多,而且雀鸟的羽毛和蛤蜊的纹路很像。因此古人就认为雀鸟是为了逃避寒冷而躲进大海变成了蛤蜊,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误会了。“菊有黄华”指的是菊花。古人用字“华”同“花”,菊花以“黄”色为正色,故它的别名为“黄花”。在“寒露百草枯”的时节,菊花却不畏寒冷,傲然绽放,因此菊花也成了国人心目中高尚坚强、不畏权势的象征。另外,深秋的露水和落在草上的春雨一样,往往都是文人墨客借景抒情的意象,盈盈的露水勾起了诗人们无限诗情。和洛阳颇有渊源的白居易,曾在《池上》一诗中发出“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的慨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在《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中写道:“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资料图片)

寒露时节,诗人在庭院中感叹秋日漫漫,身上的衣服也感觉单薄,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于是不禁生出“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的怀念之情。这样一个深秋的季节,也许很多人也会同王安石一样想念亲人或者友人,也愿牵挂之人彼此珍重,好待来日相见。

信息来源:洛阳晚报

扫码立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uanzx.com/lcxzf/104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