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水库放水救田30万亩这座50年代的

陆浑水库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坐落在黄河支流伊河的中游,是一个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水库。

年6月15日,为了抗击华北地区的高温旱情,陆浑水库开启了闸门放水。计划从6月15日开始,持续约25天,涉及30余万亩农田。目的是全力抗旱,缓解因高温和干旱造成的农田缺水状况,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计划总引水量约万立方米,预计将有效缓解灌区约30万亩农田的旱情。放水将惠及洛阳、平顶山、郑州等地区的农田,为抗旱抢种、抗旱保苗提供有力保障。

伊河简介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的熊耳山南麓,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和伏牛山北麓,最终在偃师区汇入洛河。伊河全长约.88公里,流域面积超过平方公里。

伊河沿途经过的地区多为丘陵和平原,河谷地带较为开阔,两岸地貌丰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类型。河流在穿越伊阙时,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峡谷,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根据《中国河流志》记载,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7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34.1立方米/秒。伊河流域的水资源并不是非常丰富,且存在季节性分配不均的问题。在枯水期,伊河的水量会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而在汛期,则可能出现洪水灾害。因此,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水库历史和建设背景

伊河沿岸分布有多个水库,其中著名的有陆浑水库。该水库是国家在建国初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配合三门峡水库的建设,以及为了分流黄河下游洪水,确保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决定兴建陆浑水库。水库的建设始于年,正值中国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时期。经过6年的施工,陆浑水库于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水库的位置和容积

陆浑水库位于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距离洛阳市区约67公里。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总面积的57.9%。

大坝长米,最大坝高57米,坝顶高程为米,水库面积达到5万亩,水面面积大约为31.2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3.2亿立方米,是中国北方较大的水库之一。

水库的功能与效益

防洪蓄水是陆浑水库主要功能,陆浑水库能够有效调控伊河的洪水,保护下游地区安全。水库向周边城市和乡村供应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支持农业发展。

陆浑灌区工程于年动工兴建,直到年基本建成。灌区位于河南省西部浅山丘陵地区,是一个跨越黄淮流域的重要水利灌溉区,洛阳境内唯一的大型灌区。

包括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干渠、西干渠和滩渠等五条干渠,总长度达到公里。设计灌溉面积为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4.4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34万亩,百万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

陆浑灌区涉及洛阳、平顶山、郑州三个市的嵩县、伊川、汝阳、偃师、汝州、巩义和荥阳等七个县市,共计62个乡镇,多个自然村。总人口达到多万人,这样的规模可见其重要性。

水库还具有水电站,利用水力资源进行电力生产。截至年,陆浑电站累计发电量为2.34亿千瓦时,年发电量为万千瓦时。年,累计发电量达到了7.12亿度。经改装后,目前陆浑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台,总容量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度,陆浑水库的发电能力大幅提升。

水库内开展水产养殖,促进当地渔业经济。近年来,陆浑水库通过科学投放和合理捕捞滤食性鱼类,发展了“保水渔业”。保护了水库水质,促进了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每年向水库放养白鲢余吨,扩种、引种银鱼卵5亿粒,选育鲂鱼万尾。这使得陆浑水库的渔业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吨以上。

水库内的鱼类品种也是相当丰富,现有鳙鱼、鲢鱼、银鱼、鲤鱼、伊河鲂鱼等鱼类品种37种。而且鱼类品质非常高的,陆浑银鱼、有机鳙鱼、伊河鲂鱼还通过了有机认证,被誉为“陆浑三宝”,成为了馈赠游人和招待贵宾的地方名优产品。

水库的旅游和观赏价值

陆浑水库及其周边形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区,水库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伊尹祠、尹姑冢、竹林寺等,这些古迹为水库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陆浑水库的自然风光优美,水域宽广,湖水清澈,与周围的山峦、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水库水质优良。水质级别为优,常年保持在国家地面水Ⅰ—Ⅱ类水质标准,这为其生态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水库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如开渔节。开渔节期间,游客可以欣赏到陆浑冬韵和秋韵,品尝特色鱼宴,参与敲锣鼓、扭秧歌等民俗活动,体验当地的渔家风情。游客可以享受各种水上活动,如划船、垂钓等,同时欣赏周围山水美景。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uanzx.com/lcxyy/170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