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安澜幸福河

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近年,我市在高质量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中,坚持确保安澜为底,持续发力河流“清四乱”、河道清淤、河床整治、堤防加固等工作,防洪薄弱环节不断完善,防汛抗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推动我市水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新阶段。 水库堤坝固若金汤   洛阳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丘陵交错,市境内常年有水的河流、沟、涧有余条,座水库星罗棋布,河湖堤防绵延多公里。   近日清晨,记者从洛阳城区出发,驱车沿洛河南岸的滨河南路前往宜阳县,20多公里河道两岸堤防完善,步道贯通,草木层叠。经过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平整河床,洛河宜阳县城段的防洪标准由最初的不足5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洛河宜阳县城段的绿色堤防长廊,是我市“完善防洪薄弱环节,全面提升防汛抗灾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8%。对洛阳来说,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成,以及陆浑水库、故县水库、前坪水库等大型水库的拦蓄,洛阳多年没有出过大的问题,但对水害隐患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加固除险河堤公里、水库座,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0个,建设自动雨量监测和水位监测站个,城市区河渠综合治理后形成3万余亩景观水面……近年,我市坚持把确保全市域各类水体特别是黄河安澜作为底线任务,以黄河干支流河道安全度汛和水库拦洪蓄水效益发挥为重点,推进以水库、堤防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补强防洪体系薄弱环节,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强化,防洪标准提高到中心城区年一遇、沿河县城50年一遇、乡(镇)村20年一遇。西霞院水库(资料图片)防汛体系科学完备   连日暴雨导致黄河孟津区花园村段坝口水位上涨,河道决口漫灌,堤坝出现管涌、漏洞、裂缝,群众被水围困……日前,在孟津区会盟镇花园村坝口,年洛阳市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如期举行,现场指挥长宣布“险情”后,百余名参练救援人员迅速行动,有序开展10余个演练科目,演练达到预期目标。   洛阳处于黄河出峡谷、入平原的关键过渡带,是黄河“豆腐腰”的首部,防汛任务重大。长期以来,我市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切实抓好各项责任落实、汛前隐患排查、各项应急演练,以及群众安全教育、防汛值班带班等工作,确保了全市实现安全度汛。   走进栾川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电子屏上的该县实时防汛信息一目了然。如今,我市依托智慧水利建设,建立了完善雨情水情信息共享、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机制。同时,构建了市、县、乡、村、组、户的多层次组织责任体系,水灾害的预报预警准确性不断提高,系统完备的水灾害防控体系已经形成。   不仅如此,我市聚焦打造豫西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和管理机制,组建以驻军和民兵为主、企业和社会为辅的应急抢险队伍支余人,强化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应急体系更加健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严守安澜惠民生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四河五渠”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我市境内的河道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治理保护新阶段。   黄河宁,天下平。“保障黄河防洪安全时刻不能放松。”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发挥小浪底水库防洪减淤功能,年均沉降泥沙1.6亿吨左右,有力保证了中下游河道通畅和黄河安澜。同时,我市抓好堤防及控导工程建设和维修管护,因地制宜推进滩区防护,确保了黄河洛阳段的防洪安全。   站在伊川县志远桥上极目远眺,伊河伊川城区段两岸,繁花绿树交相辉映,亭台楼阁静立其中。伊川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保证防汛前提下,施工方把防边坡放缓,坡上铺设格宾垫保护河堤,然后在格宾垫上覆盖黄土层,在土上种植绿草,使整个坝坡绿草如茵,既增加了堤防绿量,更增添了亲水性。   安澜为底,惠民为本。近年,我市以加快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重点推进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湿地生态修复“扩面、增量、提质”。如今,黄河洛阳段沿岸水系成线、草长莺飞、水禽翔集的湿地景观俯仰可瞻,伊、洛、瀍、涧沿岸的条条乐道串联起小游玩、城市书屋,一步一景、如在画中游。生动实践:织密抵御水灾防治“信息网”   “七上八下”是洛阳每年的主汛期。为应对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水,近年,我市多部门联动编织了一张庞大的预警信息网络,提前预知“洪水猛兽”的行踪,为相关部门做出防汛调度决策和制订抢险救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天网打首战。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级自动气象观测站多个,可对全市范围内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分钟级观测。凭借这一“天网”系统,我市的气象工作者能够更加精准地把脉风云变幻,捕捉风雨蛛丝马迹,进而发出预警,为防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知天象”,更需“观水文”。“水文测报堪称防汛工作中的‘千里眼’。”洛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下辖2个水文测站、个遥测站,可为我市提供防汛水情测报预报、水文观测计算等服务。水文测报员根据收集到的河流及水库的降水量、流量、水位等实时数据,在洪水到来前推算出洪水到来时的水文数据,从而进行预报、预警。   我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在全市布有多个遥测雨量点,可以自动传输当地雨量数据,一旦雨量值达到系统阈值,系统就会发出准备撤离、迅速撤离等信号,确保山洪未到,人已撤离。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看不见的抵御水灾的“信息网”,我们更有信心在时间上跑赢“水灾”。(来源:洛阳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uanzx.com/lcxyy/129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