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崛起郑中心撬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31222/p2l2vhx.html

编者按

年,快马加鞭向前冲的郑州迎来“高光时刻”。1月,郑州市传出喜讯:年,郑州市GDP总量首破万亿元大关,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跻身特大城市。2月,郑州成为中部六省中唯一入选春节全国十大“迁徙之城”的省会城市。强势崛起的“郑中心”,为中原城市群增添了新的光彩,改变着中部地区的经济地理格局。

本报记者王彩娜

“多少次在火车上路过”的郑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疾驰在城市发展的新赛道上。

年2月13日,郑州晒出“成绩单”:初步核算,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6位,比上年前移1位,晋级“万亿元俱乐部”。

事实上,早在年1月,郑州就已开启喜讯频传模式:年,郑州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蕴愈加丰厚。

“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是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难题的视角,对中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认为,要持续提升“天地之中”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以开放带动中原城市群全面发展。

“在航权时代,具备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地区,有可能进入以开放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时代,河南‘不沿海不沿边,对外开放靠蓝天’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张占仓说。

“郑中心”初长成

迁徙之城,成了年春节郑州的新标签。

根据春节迁徙大数据,郑州成为中部六省中唯一入选春节全国十大“迁徙之城”的省会,由此可一窥其经济活力与吸引力之强劲。

此前发布的《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分析称,得益于郑州得天独厚的“区位+枢纽”优势,以及“三区一群”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优势叠加,郑州城市规模扩张、品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大为增强。在年全国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郑州位居全国第11位,人才净流入率为2.57%。

加入“抢人大战”后,郑州持续加码,城市“吸人”能力愈强。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郑州是河南全省人口净流入地区,净流入人口达万,外省流入河南人口中的63%左右流入到郑州,省内流动人口中的76%左右流入到郑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战略叠加于郑州,促其成长为中原城市群中的“一枝独秀”。

张占仓举例说,年,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中原城市群等战略规划相继获批。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么多国家战略在郑州集中发力,形成明显的叠加优势。”

近期,上海、杭州、南京、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陆续启动了新一轮都市区规划建设,酝酿多时的“郑州大都市区”也再上日程。

年12月公布的《中原城市发展规划》中明确,“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郑州大都市区被再次明确提及:“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近日透露,将重点抓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交通互联网络互通行动、重点产业带建设提速行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重大设施网络支撑覆盖行动“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推动郑州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战略支撑。

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郑州被周边兄弟城市寄予厚望。

在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关源群建议,“郑州地铁2号线北越黄河北跨黄河延长至平原新区”;河南省人大代表赵军伟建议,“以郑州为中心,统筹开通郑州至周边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济源等市的城际班线公交,构建1+N城市群城际班线公交圈格局”……诸如此类呼声不断,周边城市强烈渴望借力郑州,共筑郑州大都市区协调发展。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区域竞争、支撑中部崛起中,郑州这个龙头将会高高地扬起来,其表现必定更为精彩。

洛阳乘势而上

毗邻郑州的洛阳,紧随其后,定位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增长极,希冀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中原更加出彩画上浓重的一笔。

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当时国家在洛阳投了很多项目,洛阳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年,洛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接近亿元大关。

近年来,洛阳着力在培育产业经济优势、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加快产业、动能、城市、生态、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六个转型”。

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洛阳调研时曾指出,作为副中心城市,洛阳市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地位特殊、分量很重,要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子,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引金入洛”便是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注脚之一。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引金入洛”工程,鼓励支持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洛阳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洛阳市提出,以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为重点,打造豫西北地区最大的金融集聚功能区。近两年来,沿着洛阳市开元大道,各类金融机构纷至沓来。

公开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洛阳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5%,较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金融业已成为洛阳支柱产业之一。

除金融业外,井喷的还有旅游。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借力发展“空中丝绸之路”,大开连接世界的“空中大门”,激活了“航空+旅游+产业”的巨大能量,为洛阳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再添新力。

虽然洛阳与郑州、开封一道参与到中原城市群竞争中,但各自起跑线却并不相同。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集聚了河南的政治、经济、交通、教育、科技、创新和服务业等产业大部分核心地位,留给洛阳和开封的只有制造业、旅游业和本地区范围的服务业等竞争力较低的产业。

河南省“两会”在部署年工作时提出,支持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使洛阳承担更多责任使命,力争为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比如,推动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其对陕东、晋南地区的资源聚合和区域辐射作用,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推进洛阳市主城区煤电机组基本清零;抓好工业CT项目,推进高铁轴承等创新引领专项;开工建设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力争开工洛阳——新郑机场航空煤油管道……

中原竞合出彩

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从9个城市“抱团”到30个城市组建“国家队”,10余年间,中原城市明显长大成为“大群”。

年年底,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年年底,中原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亿元,比年增加.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1%。

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年中原城市群特大城市始终只有郑州1个;大城市数量每年增加1个,年达到19个。业内人士认为,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小城市数量的减少,表明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吸纳能力在不断增强,城市群的集聚力和整体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河南将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多极支撑发展的大格局。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随着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的定型,国家中心城市和以郑州为中心的大都市区建设速度会逐步加快。河南大学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都市化要有重点和抓手,大都市区有核心、有次中心,也有多个层级的支点。”

按下郑许一体化“快进键”的许昌,着力推进郑许功能、交通、产业、生态、平台、空间六个方面的对接,积极探索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打造支撑大都市区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比如,许昌是为郑州航空港区苹果手机生产配套的重要城市之一,“许昌制造”已经成为中欧班列(郑州)、航空物流的重要货源。

蓄力郑新融合的新乡,则要在加快郑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构建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黄产业带“大十字”格局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地处开封、郑州、新乡“铁三角”中心的原阳县,与郑州一河之隔,五桥相连,毗邻新欧亚大陆桥郑州站,凭借明显的区位优势,原阳县定位于在郑新深度融合发展中当先锋;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抢位置;在制造业新乡(原阳)示范区建设中当主力。

坚冰深处春水生,中原大地焕发出新的光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uanzx.com/lcxxw/161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