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为扬州市报告),均为轻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医院隔离治疗。新增出院病例29例(均为本土确诊病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年1月22日至年8月19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境外输入例)。
秦淮区12-17岁学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通知高外学生新冠疫苗接种家长书尊敬家长朋友,您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不容乐观,接种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和省、市、区统一部署,我区于年8月22日至25日,为12-17周岁人群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请各位家长和同学认真阅读以下内容,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对象
12-17岁人群。接种当日需年满12周岁。
接种时间段
疫苗类型
目前获准在未成年人中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分包装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分包装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接种程序
基础免疫为2剂次,间隔21-28天。
禁忌症和缓种事项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具体参照疫苗说明书。
请禁忌症人群家长携带相关材料,于8月19日至21日(上午8:00至12:00,下午1:30至17:00)医院门诊三楼走廊原方便门诊旁开具禁忌症证明。缓种人群由各接种点现场开具缓种证明,缓种证明需注明延缓接种时间,缓种期结束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后,按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1.本次新冠疫苗接种不收取任何费用;
2.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接种,请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如有)、身份证(或户口本)、健康申报表;
3.接种前请积极配合健康询问,如实反馈健康状况,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后必须留观30分钟以上;
4.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仍然发病,可能与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
5.若本告知书内容与疫苗说明书不一致,以说明书准。
真诚感谢各位家长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
江苏最新发布,事关返校
为统筹做好江苏省高等学校年秋季学期开学返校工作,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总原则,从紧从严抓好开学期间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防疫情输入和发生聚集性疫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8月18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就做好开学返校工作对各设区市教育局、高等学校提出指导意见。
高校开学时间。各高校可按秋季学期校历安排线上教学,9月15日前不安排学生返校。高校所在设区市今年以来一直为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9月15日后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返校;高校所在设区市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自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后,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返校。高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组织学生返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组织学生返校;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组织学生返校。
高校启动返校工作条件。高校要在返校前14天起,对学生、教职员工等开学后需进入校园的全部人员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认真核实每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要严格对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能力建设基本要求和项目清单,逐一落实各项防控要求。要坚持校地联防联控,与属地密切协作。要根据教育部新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细化落实学生错峰返校方案和疫情防控各类预案,隔离观察场所、核酸检测场所、防疫物资储备、重点场所消杀通风等要准备到位,人员培训及应急演练要到位。要通过所在设区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组织的开学检查。
高校师生员工返校条件。学生返校条件:居住地所在设区市今年以来一直为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返校前14天做好每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监测,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苏康码绿码和行程码绿码返校。教职员工返校条件:须在开学前14天返回校区所在地,保持每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监测无风险,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苏康码绿码和行程码绿码返校。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返校前21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
科学制定错峰返校方案。高校要全面考虑,聚焦重点,统筹安排,确保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应到尽到。报到方案要明确到每个校区、每天报到人数,细化到班级和学生,不同类型学生、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或班级适当错开报到时间。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后勤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到校,落实返校各项准备工作,完善暂缓返校师生管理方案,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合理安排教学工作。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上好“线上开学第一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学习生活指导。要向全体师生员工普及防疫知识和疫情防控新要求。优化调整秋季学期校历安排和教学计划,制定返校后两周内在线教学方案。组织开展对因疫情等不可控原因不能按时返校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帮扶。
严格校园封闭管理。暑期和开学后,高校继续实施严格的校园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入校人员须登记核查身份、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返校学生非必要不外出,师生员工非必要不离开学校所在设区市。
强化疫情防控措施。高校要严格落实校内师生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间距等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卫生管理措施。要做好教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宿舍、超市和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日常通风,加大每日环境清洁消毒频次。坚决做到“人、物、环境同防”,定期摸排食材物料进货渠道,强化食堂及冷链管理。教职员工或学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及时就医。
强化重点人员管理。高校要重点加强宿管、保安、保洁、食堂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一人一档”建立信息台账,实行闭环封闭管理。坚持每日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制度。校内重点人群工作时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级别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做到及时更换。校内施工现场应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施工人员经专门通道进出校园,并单独配送餐食。
南京大班~高三家长扫码进群来源: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新华社、学校官微
商务合作请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