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全省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7天达到天增幅全国第一5项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臭氧PM2.5优良天数均排名第一全省累计清理雨污管网2.3万公里河道2.6万公里为水质持续改善奠定重要基础本报讯(记者赵力文)今年前7个月,全省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7天,达到天,增幅全国第一!这是8月4日记者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获悉的。今年以来,我省大气质量显著提升,污染指标大幅下降。截至7月底,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同比分别下降17.4%、20.6%、17.5%、25%、18.8%、9%、11.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臭氧和优良天数等5项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均排名第一,优良天数增幅全国第一。在全国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我省进入后20位城市数量,由年的5个减少到目前的3个。商城、栾川、新县、汝阳等4个县目前实现了PM2.5浓度二级达标。在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通报了上半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结构调整方面,关停91台(套)落后工业产能和装备,完成51家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拆改48座工业炉窑,改造多座烤烟燃煤设施,关停淘汰13台30万千瓦以下的煤电机组,完成燃煤“双替代”改造18.86万户,安装15.53万套油烟净化设备,完成万亩造林、万亩森林抚育,新增公顷城市绿地,完成建设公里城市绿色廊道。污染治理方面,全省完成个钢铁行业有组织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序、个无组织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序,完成个水泥行业有组织废气超低排放工序、个无组织废气超低排放工序,完成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提标改造、33家锅炉综合治理改造。细化扬尘控制标准,深化国省干线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扬尘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秸秆禁烧形势稳定向好,火情数量同比持续下降。加强移动源管控方面,路检路查59万辆柴油货车,入户检查5.2万辆柴油货车,采集7.5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安装4.4万辆重型柴油车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家大宗货物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开展“三散”污染治理方面,全省排查发现家“散乱污”企业,纳入关闭取缔类家,目前已经整治到位家。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效明显,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控,为全年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此外,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省辖市建成区列入国家清单的处黑臭水体,目前完成整顿处;初步排查发现的处县(市、区)黑臭水体,已经完成整治处。全省建成省级重点水污染工程项目个。据统计,目前日增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提标改造万吨,新增污水管网公里,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公里。全省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已经完成保护区划定个。今年计划整治入河排污口个,已经完成整治71个。全省累计清理雨污管网2.3万公里、河道2.6万公里,为水质持续改善奠定重要基础。有关负责人同时也指出,尽管今年同比往年进步明显,但差距依然存在,经济结构调整较慢,部分重点工程进展缓慢,一些环境问题屡禁不止,全省上下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拿出过硬措施,抓住重点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环保水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