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古”与“新”交相辉映
外籍专家和媒体记者在南湖湿地公园内合影留念摄影曲艺
12月19日,“机遇中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安徽省淮北市启动,来自埃及、英国、白俄罗斯、尼日利亚、尼泊尔、柬埔寨、约旦等国的外籍专家和媒体记者先后参观了刘开渠纪念馆、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南湖湿地公园、口子酒文化博览园以及濉溪古城。外籍专家们对淮北从“煤城”到“美城”的绿色转型之路赞叹不已,并感叹这里流淌着的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古韵”与“新颜”交相辉映。
在参观南湖湿地公园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尼日利亚籍专家乌斯曼·萨米努·阿勒哈桑看着眼前的美景向记者说道,“如果你们不告诉我,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矿坑,这是个很了不起的尝试。”“淮北市的转型之路为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对生态治理的重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柬埔寨语部外籍专家陈世龙说。
走进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遗韵厅内可以看到52米长的巨幅东阳木雕壁画,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码头繁忙的场景仿佛浮现眼前。从馆内的展品可以感知隋唐大运河的繁华盛景。
随后,外籍专家又来到了濉溪古城。凭借厚重的运河文化底蕴,乘上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这条总长米、保存着原有古朴风貌的石板街如今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游人络绎不绝。这里有许多年轻人喜爱的文创店,也有很多展现非遗技艺的商铺。
京津冀将首次联动举办跨年倒计时活动
12月31日晚,京津冀三地将首次联动举办跨年倒计时活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霍志静在2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京津冀三地将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共同举办年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
系列文旅活动包括六大板块。其中,京津冀跨年迎春大联欢活动主要包括跨年倒计时和春节联欢晚会。跨年倒计时活动主会场分别设置在北京首钢园、天津南开区鼓楼广场、河北石家庄正定古城,三地民众将通过连线方式共同迎接新年。此外,三地还将首次联合录制春节联欢晚会。
京津冀欢享庙会系列活动在三地精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庙会,包括北京的地坛庙会、圆明园蛇年新春游园会,天津的水西公园“津彩大灯会”,河北的雄安狮舞大会等。上述庙会将组织三地老字号品牌、非遗产品、传统年货集中亮相,同时安排具有三地特色的民俗节目。
京津冀乐享冰雪系列活动将打造“欢乐冰雪旅游季”品牌,精选三地优质冰雪运动资源,推出4大冰雪旅游场景和8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并推选出“京津冀最美滑雪场”。
京津冀历史文化主题游系列活动整合三地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北方传统年俗活动,推出30条历史文化主题游线路,包括北京中轴线、天津五大道、河北定州古城等,带领三地民众体验历史文化空间中的年俗和年味儿;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串联三地优质博物馆资源,遴选余项精品展,推出6条博物馆主题游线路。
湖州南浔首推“全域住宿全景免费”
新闻发布会现场。沈勇强摄
“从今天开始,在南浔入住限额以上酒店及等级民宿的游客,有机会免费游览南浔古镇景区内6个收费小景点……”12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翟海峰在当日召开的南浔区“全域住宿、全景免费”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全域住宿、全景免费”政策。
此次活动免费景点包含南浔古镇内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刘氏梯号和宜园;同时,首批推出了花园名都、巨人君澜、都市聚落等29家限额以上酒店,囿舍民宿等13家等级民宿名单。
如今,南浔正深入实施大运河古镇集群复兴工程。当“江南、运河、古镇”三大元素相遇,无论是“湖笔之都、蚕花圣地”善琏古镇,还是舒乙笔下“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古镇,都在打造“全域旅游”2.0升级版,目的就是希望把南浔全域的江南水乡之美、文化厚重之美、民俗风物之美更全面地呈现出来。
运河动态专家谈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特色文创扩展传统文化影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21日在第二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上表示,长城和北京中轴线同为遗产保护项目,两者在建筑形态,文化类型、文化特征和文化性质上不同,但其文化价值和保护标准是相同的,既要坚持遗产项目建筑格局的整体性,保护好遗产地空间格局的整体性,又要探索和深化其“活化利用”,更好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求。
当天,第二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在河北承德举办,设有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大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调研活动成果发布、长城沿线省(区、市)新媒体传播矩阵成立、长城文旅共创计划发布等环节,邀请多位中外专家、摄影师共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孔繁峙说,长城、中轴线两项遗产的保护都遵循共同的遗产准则,都开展了一系列的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以长城和北京中轴线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在遗产保护中,保持和延续其突出的普遍价值?
“理论上讲,保持遗产项目的人类普遍价值,就是坚持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遗产的文化特征。”孔繁峙说,长城、中轴线遗产保护工作中,有两条实践经验可供借鉴:一是坚持遗产项目建筑格局的整体性,二是保护好遗产地空间格局的整体性。
近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充分地探索“活化利用”,更好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求?
孔繁峙认为,要坚持以遗产价值展示弘扬为核心的保护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开展实景演出,举办音乐会、体育赛事、中学生夏令营、节日庆典活动、历史场景复原演出等。同时,依托遗产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
北京两年将培养万名学生运河宣讲员
昨天,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成立。未来两年内,该联合体将培育百名“运河名师”、培养万名大中小学生运河宣讲员、形成百部运河思政文艺代表作品,打造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辐射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千百年来,运河文化滋养了一代代运河儿女。为了让当代青少年读懂大运河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和通州区发起成立联合体。”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吴惠介绍,联合体由大运河流经各区、具有大运河研究和实践基础的大中小学校,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文化场馆和重点企业构成,将围绕打造运河行走课堂、建设运河研究平台、拓展运河实践阵地、建设运河美丽家乡等方面开展工作。
年至年,联合体将基于校地合作,共建“运河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在运河两岸开辟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动员大中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劳动课程、创业就业等,参与运河两岸建设。师生们将对照运河相关书籍和地图,打卡超过处名胜古迹,创作微视频,打造“运河思政”视频库和实践教学共享地图。
大中小学生还将成为运河的守护者和运河文化的讲述者。他们将组成巡河志愿服务队,围绕遗产保护、水质改善、美丽家园建设等开展活动,守护碧水蓝天。超1万名大中小学生将成为运河宣讲员,通过寻访运河故道、传统村落,采访专家学者、两岸居民,创作新时代运河发展故事和以运河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走进单位、学校、社区、村庄宣传运河文化。
大运河沿线7地入选河南首批自驾旅游宝藏县域目的地
近日,河南自驾旅游大会圆满落幕,会上正式揭晓了河南首批自驾旅游宝藏县域名单。河南全省共11个县域上榜,分别是:栾川县、嵩县、新县、卢氏县、灵宝市、辉县市、西峡县、登封市、林州市、修武县、中牟县。其中,栾川县(洛阳)、嵩县(洛阳)、辉县市(新乡)、登封市(郑州)、林州市(安阳)、修武县(焦作)、中牟县(郑州)7个县域位于大运河沿线。
近年来,我国文旅市场逐渐呈现出下沉趋势,"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很多游客到小城和乡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县域旅游热度呈持续上扬态势,带动了多个县域文旅经济的快速增长。河南全省涵盖个县(市、区),区域广袤,自然资源与人文积淀深厚,在发展县域自驾旅游方面基础稳固、潜力巨大,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优势。
“小而美”“小而精”打造县域游个性化新亮点
近来,县域旅游频频“出圈”,热度持续攀升。这种旅游模式,正以“小而美”“小而精”的特点成为区域经济新亮点、消费增长新动能。
“小而美”释放促进地方发展大能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达42.9亿、旅游花费总额为4.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7.1%,接近年峰值水平。县域民宿预订增速同比增长幅度较大,游客足迹覆盖多个县,四川九寨沟县、云南澜沧县、湖北宣恩县、山西浑源县、陕西石泉县等县城的预订增速均很高。这些“小而美”的县域目的地,通过优化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消费环境,持续探索发展多业态、多样化格局,促进各地文旅市场不断升级。
“小而精”渐成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新动能。文旅下沉与消费需求的“双向奔赴”,让县域与乡村结出文旅“果实”。例如,今年国庆期间,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约20%,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0亿人次,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热衷“奔县”游,45%的旅游者为“90后”“00后”。央视发布最受游客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包括昆山、桐乡、景洪、阳朔和晋江等,景区人潮如织、活动丰富多彩、消费场景持续更新。“小而精”的县域文旅资源让“小县城跑赢大城市”成为现实,同时拉动区域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李延晨综述)
(大运河新闻)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河南自驾协会、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
----------------------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肖东
三审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