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今日讲述陶湾镇协心村齐延武的脱贫故事
齐延武有话说:越忙越开心,不忙咋能奔小康!
豆腐坊里话小康
3月7日早上6点30分,天还下着小雪,陶湾镇协心村的贫困户齐延武骑着三轮车出门卖豆腐,“今年头一天卖豆腐,一定要占住街口的第一个位置。”齐延武干劲儿十足,一边说,一边发动车子。
“过年歇了十来天,歇得心里发慌。”齐延武腼腆地笑着。这样歇着的日子,对于齐延武来说,一年也就这十来天。当地有句老话“人生三苦,做豆腐是一苦。”可就是这样的苦活却让齐延武走上奔小康的路。
齐延武一家7口人,2个老人,3个小孩,全靠他和妻子照顾。没有技术,需要照顾家庭,齐延武一直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难。年6月,当他知道贫困户可以通过到户增收资金发展项目,他赶紧到村里报名。
报完名,他就到镇上的豆腐坊里当起了学徒。虽然逢年过节,他总会在家自己做一点豆腐,可是真正要卖豆腐,齐延武还是觉得应该再去学学。泡豆子、磨豆子、煮豆浆、点卤水……每个步骤,他一点一点得记下来,一个月下来,齐延武的水平就能赶上了师傅。“一斤豆子做二斤豆腐才能赚钱。”齐延武向记者介绍,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他自己总结了一些土办法来掐住时间点:点卤水时,灶膛里的火苗有多大、一次点多少卤水、点完搅几下锅、卤水点几次后退灶膛里的火、根据锅里不同翻滚程度分次退火……
认真的准备着豆子
“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当年9月,他用到户增收的元资金开起了豆腐坊,豆腐坊一开业,街坊邻居就被他做到豆腐吸引了,“鲜嫩、好吃,比得上老辈人的手艺!”邻居胡留现说。
豆腐虽好吃,可做起来,卖起来费劲儿。每天凌晨1点多起床,磨豆子、煮豆汁、点卤水……早上6点左右,齐延武做好豆腐,要骑大约20分钟三轮车,把豆腐拉到镇上,一个上午,能卖掉斤的豆腐。冬天会比较难熬,在冷风里卖豆腐,几天下来,手上、脸上都长满了冻疮,“冻疮膏就随身带着,一边抹一边卖……”说到这里,齐延武的脸上仍然挂着笑容,“一天能挣块呢!”
看到齐延武做豆腐,妻子李新会也有了新点子,她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养起了黑猪。
豆腐坊里忙活起来
一年来,两口子各忙各的,终于在年底顺利脱贫。特别是提起刚刚过去的春节,“卖了3头黑猪”,齐延武“骄傲”地说,“腊月十八到腊月二十九,一天卖出两锅豆腐,一锅斤”。那些天,来买豆腐的群众早早地等在他的门前,为了能供应上买家,齐延武要在豆腐坊里从凌晨1点忙到下午1点。下午,送走了顾客,劈柴、泡豆、提前给豆腐锅接水……这些杂活也要忙到下午6点多。
“越忙越开心,不忙咋能奔小康。”齐延武脸上有冻疮,更有充满希望的笑容,在采访的最后,他还悄悄向记者吐露:这个小小的豆腐坊,是他的“小康”生活的第一步,今年,他要再提高工艺,争取一斤豆子做出二斤二两豆腐,这样一锅豆腐能多挣50块;夏天,试着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凉拌豆腐,卖给村里来旅游的人;等攒够了钱,翻修房子干宾馆,供着最小的孩子上大学……(白佳丽)
说起未来,齐延武开心的笑了
齐延武做豆腐的致富故事有没有打动您?
欢迎您留言,盼着您点赞,期待您转发!
划重点
请
转
发
由县文明办、县扶贫办联合开展的百名勤劳致富模范评选活动已于1月16日启动,各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对象即为百名勤劳致富模范候选人。他们的脱贫致富事迹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白殿疯长在那里